治疗扁桃体炎的经典案例有哪些?
因患扁桃体炎吞噬困难 当夜辗转成都民生福音耳鼻喉专科医院上周,成都民生福音耳鼻喉专科医院医生接待了一位扁桃体炎患者陈女士。医生见到陈女士时,陈女士面颊赤红,面带病容。根据陈女士
的自诉,4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现象,自测体温达到39.5℃,于是立马到当地医院去滴注生理。然而体温一直没有下降,并出现吞咽困难、呼吸急促等症状。在自感症状加重后,便于当地医院转入解放军
536医院。
栾险峰主任根据李女士的描述,给她做了详细的检查,发现李女士咽腔充血,双测扁桃体II°肿大,表面见脓性分泌物,并且颈部,下颌角淋巴结肿大,触痛确定是急性扁桃体炎在作祟。栾主任解
释说,扁桃体炎的病发可由多种因素引发,如身体抵抗力弱,细菌、病毒入侵机体就会扁桃体发炎;另外,因为扁桃体比较敏感,长期受炎性分泌物刺激也会造成扁桃体发炎;还有感冒经久不愈,也会导
致扁桃体炎的发生。扁桃体一旦发炎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危害,患者一定要及时治疗。
【医生支招】找出源头,对症下药据成都民生福音耳鼻喉专科医院医生介绍,我曾经和一些扁桃体炎患者交流过,有部分患者认为,既然扁桃体这么容易发炎是不是可以治疗呢?这种想法显然是不正确的。
扁桃体虽然易发炎,很敏感,但它的免疫防御功能是尤为重要的,即使扁桃体肿大,其功能依然存在,仍起着防卫作用。那么,不能治疗了事,那要如何治疗才呢?“治疗: ” 低温
术“ 治疗扁桃体炎、、!
针对李女士的症状,栾险峰医生建议她立即进行” 低温术“治疗,该手术是近年在 开始使用的一种新技术,也是目前治疗扁桃体炎症不错的方法。其原理是利用低温
射频的能量,以较低的温度(40-70度左右)来软腭的组织,并引起它的变形和疤痕化,从而的咽喉阻塞的问题,对舌根肥厚等以前没有较好办法的问题也能够轻松的进行治疗,它没有激
光或者手术那样对组织的损伤大,一般在3-6周后可以达到的效果。愈后不易!
不错的耳鼻喉医院提醒扁桃体炎是怎么形成的:
扁桃体炎的原因就是由于细菌和病毒的感染,其中细菌感染更多见。病原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、葡萄球菌、肺炎球菌。这些细菌通常存在于人的咽部和扁桃腺隐窝内,在正常情况下,由于扁桃腺表
面上皮完整和粘液腺的不断分泌,可将细菌同脱落上皮细胞从隐窝口排出,因此保持着机体的健康。当机体因过度疲劳、受凉、局部受到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后,抵抗力下降时,扁桃腺的血运减少、
腺体分泌机能下降,上皮防御能力降低,细菌即乘虚而入,滋生繁殖,致使扁桃腺发炎。
慢性扁桃体炎的病理改变明显,淋巴细胞、网状细胞生活跃,扁桃体肥大。小窝粘膜上皮厚、表面角化过度或形成小溃疡。角化物、炎性渗出物、脱落上皮细胞、白细胞、细菌等混合形成干酪
样物的栓子,塞于小窝口。
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为本扁桃体炎的主要致病菌。非溶血性链球菌、葡萄球菌、肺炎双球菌、腺病毒、单纯性疱疹病毒等也是引起扁桃体炎的原因。
病原体通过飞沫、直接接触等途径传入,平时隐藏在扁桃体小窝内,当人体因劳累、受凉或其他原因而致抵抗力减弱时,病原体繁殖而引起发病。炎症自小窝开始,再遍及整个扁桃体。就很容
易患上扁桃体炎。
急性炎症时,扁桃体实质内充血,有多形核白细胞浸润,在粘膜表面,可见黄白色斑点。扁桃体明显肿胀,并可形成多数小脓肿。小窝内由纤维素、脱落上皮和脓细胞等组成的脓性渗出物向小窝口
排出,故在扁桃体小窝口可见脓点。慢性扁桃体炎炎症的病理改变明显,淋巴细胞、网状细胞生活跃,扁桃体肥大。
小窝粘膜上皮厚、表面角化过度或形成小溃疡。角化物、炎性渗出物、脱落上皮细胞、白细胞、细菌等混合形成干酪样物的栓子,塞于小窝口。长期炎症可致扁桃体内小血管闭塞,淋巴组织变性
,逐渐为结缔组织代替,此后扁桃体日益缩小,较后导致扁桃体纤维化。小窝口因瘢痕而狭窄,其内容物难以排除,常成为病灶。从而导致扁桃体炎的病因产生。
成都民生福音耳鼻喉专科医院耳鼻喉医生提醒您:对疾病做到早发现、选择正规公立医院早诊断、早治疗。为了方便广大患者求医,成都民生福音耳鼻喉专科医院耳鼻咽喉科开设网上挂号服务。只要30秒钟即可轻松完成挂号,挂号费预约费全免,轻松省去看病排队繁琐!
上一篇:治疗扁桃体炎的经典案例有哪些?
下一篇:治疗扁桃体炎的经典案例有哪些?
地铁1号线、4号线骡马市站F号出口,直行100米即到。
地铁2号线:天府广场转1号线(或中医附院转4号线)在骡马市站F号出口,直行100米即到。
地铁3号线:省体育馆转1号线(或市二医院转4号线)在骡马市站F号出口,直行100米即到。
五桂桥:乘81路,总府路站下车,步行1.5公里即到
温江客运中心:乘904路,金沙公交站转乘64路,市青少年宫站下车,步行380米即到。
梁家巷汽车站:乘80路,德胜路站下车,步行860米即到
郫县客运中心:乘305A路,蜀汉路东站转341路车,在青龙街下车,步行840米即到
新南门车站:乘55路,骡马市路下车,直行60米即到。
咨询耳鼻喉问题
微信公众号